活動剪影

活動看板

第83次懇親演講會

本會2023年3月第83次懇親演講會邀請台灣科技專業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社長黃欽勇先生以「台灣半導體產業現況與台日合作前瞻」為題發表演講。《電子時報》(DIGITIMES)於1998年4月成立,並發行第一份中文科技產業及市場日報。專注於ICT產業的《電子時報》為目前台灣影響力最大的科技產業網,每日出版上百則全面的科技產業新聞,並提供研究報告與專業顧問服務,中英文網站是全球掌握台灣與亞太科技動態的權威來源。許多台灣電子業界領袖都表示每日閱讀電子時報是取得產業資訊最快捷的管道。黃社長為國內知名科技產業媒體人,是資歷超過30年的產業分析師,曾在1990年代擔任政府智庫資策會MIC主任,在當年網際網路、大數據、雲端服務尚未普及時,其所領導的團隊,深受產業界信賴,並建立綿密的夥伴與信賴關係。另外,黃社長也曾接受印度政府、泰國政府、英特爾、松下、友達等政府與企業單位委託進行專案研究,並獲邀擔任多項世界重大展覽講師。本次邀請黃欽勇社長演講談全球科技產業、供應鏈的關鍵趨勢,以及台日合作的策略思維等寶貴見解。

 

黃欽勇社長表示,我們永遠不知道「意外」與「明天」何者先到?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其實是整個世界格局改變的第一線,站在所謂的海景第一排,從事半導體業的人都必須知道全世界的環境變化對我們的影響。台灣若不想受到戰爭等國際環境變化因素的影響,其中的關鍵要素是關注區域市場的崛起,我們反而必須去研究東協與南亞市場帶來的新意義和機會。因此,我們應該要重新思考一下台灣在這中間要扮演的什麼樣的角色?在產業上的定位必須是來自台灣與我們在亞洲無可替代的競爭優勢。

 

台灣的電腦業啟動於1980年代的中期,至2000年最後一條筆電生產線西移至中國松江之後,台灣就沒有筆電的生產線,到2000年為止是產業發展的第一階段。2000年~2020年的發展為第二階段,此時台灣產業大幅擴充且善用中國生產基地的優勢,可以說是全球化最好的時代。然而,目前全球的供應鏈正在發生巨大的結構性改變。過去電子科技產業都是採用無限量產的線性供應鏈,但隨著規模變大,毛利也隨之變差。後來大家發現工業電腦公司的毛利都達35%~45%,想要把零件賣給工業電腦公司的企業,便開始擴大投資,例如:鴻海集團投資了樺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想辦法做出差異性的產品,形成矩陣型的供應鏈連結,並無限延伸與未來無縫接軌。因此,大家可以發現,從過去量產製造,到後來的多元生產、在地服務以及物流服務都在走向差異化以及智慧化。智慧製造的背後涵蓋了製造應用,這樣變應性的連結,也改變了我們在企業戰略上的思考,過去是由簡入繁,未來則可能走向化繁為簡。

 

根據《電子時報》(DIGITIMES)的統計,2022年12月31日為止,台灣一共有949家上市櫃的電子公司,營業額加總達9530億美金,平均每家公司的營業額是10億美金。這些企業的領袖在做決策時一定要化繁為簡,所以能夠即時得到品質高的社會資訊,成了非常關鍵的因素。而根據2022半導體產業供需結構圖所示,中端產品的市場需求佔比最多的為個人電腦(33%)和伺服器(35%)。黃社長表示,全球有93%的伺服器都是由台灣公司生產的,所以中國的經濟發展情況,我們甚至可以透過台灣輸出到中國的伺服器數量得知。但台灣這些能夠創造出9530億美金營業額的半導體產業公司,要能夠先設計出工具,才能夠將產品設計出來,因此仍需要仰賴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電子設計自動化的促合。目前全世界大約有200家的EDA公司,全三名的公司市占達約75%,其中,市占率第一名的公司Synopsys和第二名的公司Cadence的領袖都是來自台灣。另外,大家較為孰悉的台灣Foundry產業,在2022年的總營業額達910億美金,佔了全球的2/3。而半導體封裝和測試服務(OSAT) 產業,台灣的產能佔了全世界的55%。由以上訊息可知,台灣在半導體領域裡面,有著非凡的影響力。

 

有關台日合作之前瞻,黃社長表示,如同大家所知,日本的半導體產業在Equipment 和Materials佔有非常大的優勢。因此,專業於Foundry產業的台灣也非常需要日本的幫忙。但是,台灣和日本的半導體戰略結盟,應該是在雙方相互理解的情況下來開始進行。戰略佈局,不只是為了事業創新,更是為了價值延伸與策劃矩陣的結構,台灣和日本的合作關係,應該要調整到下一個新的階段。台灣的「護國神山」台積電(TSMC),目前面臨著水電供應不穩、半導體設計人才不足、政策阻擋等問題。日本擁有許多優秀的半導體設計產業人才,台灣擁有走在前端的半導體量產技術能力,在這方面台日可以互補,共創雙贏。再者,根據資料統計預測,2030年日本的GDP排名將有可能被德國、印度追上,從原本的第三名下滑至第五名。故日本不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發展自己的產業,與外界的合作是勢在必行。另一方面,根據國際情勢分析,印度的科技產業正在崛起,若印度想要解決與中國的電子產業領域貿易逆差問題,勢必要尋求台商的幫助,而日商也能夠從這之中找到新的投資商機。過去,在水平分工方面,台灣把焦點都放在ICT產業的電子工業,對於汽車製造的經驗不足,對於材料、設備的供應能力也不佳。但是,在垂直整合方面,繼續拓展延伸的能力,台灣的半導體產業還是非常擅長的。這些因素都將會是未來台灣與日本半導體產業合作的機會與空間。

 

最後,黃社長與各位共勉,傳統組織傳遞價值的能力因規模而遞減。過去,台灣電子產業是焚膏繼晷的經營模式,傳統組織走向多元分工但並未改變組織結構。但是,未來正走向數位轉型,若企業能夠善用人工智慧以及定義事業思考的模式,從中找到差異化,便能獲得超額效益。本次活動共邀集本會會員及台北市日本工商會理監事及會員等近50位台日各界先進參加,討論熱烈,圓滿成功。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Telegram